群公见和又答四首 其一

群公见和又答四首 其一朗读

归来乎,蟪蛄生不知春秋,变灭顷刻犹王侯。归来乎,五陵草木尽披偃,昨日秋萤满梁殿。

废兴反掌元非难,海水清浅尘瀰漫。吾宁终老青山间,猿吟鹤唳聊醒颜。

归来乎,唤童子,治我圃。无使霜后菜本枯,禦寒更遣窗重糊。

从教壮士嗤为儒,我价自若照乘珠。文章乌足存古道,底用词源三峡倒。

功名已付雨中花,意思要同窗外草。归来乎,常笑张子房,崎岖愿封留。

何如大泽披羊裘,忘机傲兀临溪流。富贵不足回其头,高风千载谁当俦?

归来乎,故园之菊今应存,此事欲与渊明论。孤松独抚倦飞鸟,出岫雅爱无心云。

明当秋风月在酉,粳稌初黄催酿酒。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朗读
()

猜你喜欢

何处桃源可问津,我生应叹不逢辰。八年风雨摇中国,一席冠裳夺外人。

民滴残膏犹有泪,天沉杀气久无春。葩经读罢阋墙句,四顾茫茫一怆神。

()

元气周九垓,时阖亦时开。波光涵万象,耀彼山之隈。

俯视尘寰袖,高陟空中台。引盼尼山上,千古一颜回。

()

墙角光仍隐,檐牙淡欲流。葛衣凉似水,板屋静于秋。

山鬼吊灯暝,林鸦绕树幽。关河同一照,惆怅此淹留。

()

谁酿跳梁,使弱息、都罹浩劫。早已分、死人香里,长埋枯骨。

白刃截开儿女泪,红闺溅尽英雄血。痛女贞、一木本难支,甘摧折。

()

登临思昔人,有意在山麓。举首瞻孤云,怅怀思宰木。

云亦初何心,意乃自感触。人生风木念,此念何由足。

()

到来幽意惬,久坐野情长。有榭皆临水,无轩不极凉。

菊荣抽早蕊,兰晚茁馀芳。便作吾庐得,高眠到上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