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阴孕晨雨,凉色润郊郭。
游侣鱼贯前,野航欣有托。
捷疾脱箭靫,飘兀卷笋箨。
萧萧葭苇风,零语挂寥廓。
菱芡纷纠缦,细杂波光掠。
败荷犹映蔚,千顷青漠漠。
淤洲得柳堤,板桥半烧烁。
一二冲烟鸥,衔鱼眼中落。
棘径夹修篁,遂陟太傅阁。
云霄万古意,相顾年腰脚。
饥僧亦逃去,租吏稍朘削。
风景举目非,谁云世外乐。
小饮敌荒寒,积虑赦缠缚。
归随捆箬舟,听噪城门鹊。
后湖观荷。近现代。陈三立。 秋阴孕晨雨,凉色润郊郭。游侣鱼贯前,野航欣有托。捷疾脱箭靫,飘兀卷笋箨。萧萧葭苇风,零语挂寥廓。菱芡纷纠缦,细杂波光掠。败荷犹映蔚,千顷青漠漠。淤洲得柳堤,板桥半烧烁。一二冲烟鸥,衔鱼眼中落。棘径夹修篁,遂陟太傅阁。云霄万古意,相顾年腰脚。饥僧亦逃去,租吏稍朘削。风景举目非,谁云世外乐。小饮敌荒寒,积虑赦缠缚。归随捆箬舟,听噪城门鹊。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忆远曲。唐代。元稹。 忆远曲,郎身不远郎心远。沙随郎饭俱在匙,郎意看沙那比饭。水中书字无字痕,君心暗画谁会君。况妾事姑姑进止,身去门前同万里。一家尽是郎腹心,妾似生来无两耳。妾身何足言,听妾私劝君。君今夜夜醉何处,姑来伴妾自闭门。嫁夫恨不早,养儿将备老。妾自嫁郎身骨立,老姑为郎求娶妾。妾不忍见姑郎忍见,为郎忍耐看姑面。
山间 其二。清代。沈光文。 生平未了志,每每托逃禅。不遂清时适,聊耽野趣偏。远钟留夜月,寒雨静江天。拯涣方乘木,才弘利涉川。
送李知章下第归河北。宋代。晁补之。 斗鸡击剑邺王台,万古英雄死不埋。子去悲歌宜有和,露萤白首亦常材。
近有谢师厚寄襄阳柑子乃吴人所谓绿橘耳今王。宋代。梅尧臣。 荆州持大橘,亦自名黄柑。忽得洞庭美,气味何可参。送生吴洲思,恨不羽翼南。
北京八咏 其二 玉泉垂虹。。王洪。 碧嶂丹崖泻不停,翠微云净转分明。春风不散空中影,夜月偏闻树底声。内苑分来瑶草合,御桥流出凤池平。仙源信与人间别,岁岁年年长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