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

    实用范文 时间:2025-07-12 15:27:01 热度:427℃

    作者:尘埃落定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1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1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床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床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⑴“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老教授)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xxx的老妇人。

    ⑵“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怎样学习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来描写。)

    2、今天我们学习通过语言、行动来了解人物性格:

    学生默读,画批出写人物言行的句子,读一读。

    四、学习通过语言反映人物性格

    1、你找到哪些句子?

    2、指名朗读。

    3、分组讨论:从这些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4、指名交流:

    ⑴相机出示课件: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理解词语)介意。

    指导朗读。

    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为什么要溜走?

    (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这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xxx的老妇人。

    再读老妇人的话。

    ⑵出示课件: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指导朗读。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

    (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⑶你还找到了哪句?

    出示课件:“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5、小结:我“唯一的听众”,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这节课,我们从她的话语中,知道了她是一个真诚、无私、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妇人。

    五、作业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老人真诚的鼓励下,“我”的心理、行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2、抄写生字词。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⑴ 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 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 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⑵ 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 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③ 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⑶ 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 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

    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仪式、抱歉、溜走、无法割舍、嘿、悠悠”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老教授的言行以及“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3、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难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世界。

    学法:自读自悟、交流反馈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齐读课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字词讲解,由字入文

    1、出示“仪、歉、溜、割、嘿、悠”等词语,认读并组词,体会词意,并放入文中,读出感情。

    2、引出第二自然段,感受“我”的心情。

    三、自读全文,整体感知

    1、用心自读全文,感受“我”拉琴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2、交流反馈。“我”先后在哪些地方拉琴,有过哪些听众,分别有过哪些心理?

    生总结发言。

    3、“我”一开始十分沮丧的原因十什么?听众给了我怎样的'评价?

    4、哪位听众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我”的心理、行为上变化有哪些变化?

    四、研读句子、感悟人物

    1、体会老人的语言。

    a、“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b、“也许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C、“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2、体会老人的神态。

    a、她平静的望着我。

    B、一直很平静的望着我。

    C、她慈祥的眼神平静的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五、拓展练笔,升华主旨(新增部分)

    1、当“我”知道这位耳聋的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时,文中用......,我内心是怎么想的,面对老人时,“我”又是怎么想的做的?把想法写一写。

    2、生交流反馈。

    3、出示作者原文。(编教材时此段成了省略号,你觉得那个好?)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的美好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整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早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

    六、回顾总结,学习写法

    对于学习技能文章怎样写?

    心理、行为的变化;人物的语言、神态。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小提琴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这是一段小提琴曲,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它的美。(课前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月光》请学生欣赏。)

    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对音乐有着执着的爱,对拉小提琴有着无法割舍的爱,在各种文艺晚会上,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拉小提琴,赢得阵阵掌声。可是有谁知道这位音乐领域的骄子,小时候曾是一个音乐白痴。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改变?是谁给了他动力和帮助呢?今天我们就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那美丽的早晨,走进他那唯一的神秘听众。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二、学习课文1和11自然段

    1.让学生分别读课文的第一和第十一自然段,看看我在学琴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生质疑(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带着心中的疑问去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特别关注描写老人的句子,找出来认真读一读,在你有所感悟的地方写上旁注,一会儿交流。(交流读书收获)

    四、深入阅读,品悟佳句。

    感悟一:老人的语言

    请同学们划出老人鼓励、关切的话语,细细读读,看看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一)(出示多媒体)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把你刚才所有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句子,并指导朗读。)

    2.指导学生用 “鼓励、关爱、欣赏”的语气来读读老教授的话。

    3.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引语。(配乐)

    4.理解句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如果你们就是这位初学拉小提琴的人,在这时候听到这样鼓励的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呀?(温暖,有一种成就感,有信心)

    因为我拉的.琴声实在是太难听了,所以这时候,我心中是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就像你们说的,是一种喜悦的感觉、兴奋的感觉、温暖的感觉、快乐的感觉,是不是呀?短短一句话包含了这么丰富的内容,读出来好吗?

    全体学生齐读

    5.孩子们,这样的语言不单单给我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还有着其他很大的作用呢!课文有一段就集中描写了。这个作用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变化)(出示文字段)指名读

    在老人这样鼓励的语言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交流后,用排比句再来说一说:我变得怎样了?)

    感悟二:老人的眼神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幻灯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4、引读:(课件出示三组句子)(配乐)

    是啊,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声音时,一位极瘦——

    当我有了几份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看到了,也是一直——

    当我渐渐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还是用她慈祥——

    她的平静给了我力量,还给了我——(勇气,动力,奋斗的目标)

    5.小结:是呀,老人的鼓励、关爱,都蕴含在她的眼神里了。此刻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让我们把这些深刻的含义都朗读出来。(请同学们挑选一句有感情地再读读吧!)

    五、回顾板书,总结全文

    孩子们,一个人的成功,既离不开别人的鼓励、欣赏,也离不开自信、努力。只有在爱的土壤里,只有在汗水的浇灌下,人生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来,这是老师在读文后的一些感悟。

    请同学们拿起笔,也将你们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生写格言)

    师生交流评议。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抱歉、大吃一惊”等词语,并能欣赏读“沙沙的足音、悠悠的小令、隆重的仪式、像深深的潭水”等词块。

    2、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小组同学合作讨论。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父亲、妹妹、成千上百的观众”对“我”在音乐方面不同的评价,并能初步领会不同评价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大意,初步感受“父亲、妹妹、成千上百的观众”对“我”在音乐方面不同的评价。

    2、初步领会不同评价的原因,揭示“唯一”在“我”心中的份量。

    三、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三遍,标出自然段序号;教师自制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争取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质疑:(小组合作学习)不理解的词语。

    (1)每人最多写三个词语,填在表格内。

    (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

    最多三个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合作交流后,还有

    (3)还有哪些词语(小组长整理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4)师预设:蹑手蹑脚(不影响别人,不让人发现)与小心翼翼的区别。

    选词填空,加以理解:

    ①我()地捧着心爱的东西,不让他掉下来。

    ②为了不影响别人,同学们在阅览室里走路都是()的。

    3、(课件出示)正确朗读词语、词块。

    (1)白痴,沮丧,神圣,庄重,羞愧,珍藏。

    蹑手蹑脚,尽心尽力,大吃一惊,无法割舍。

    指生(两排,两组长)领读请读出词语的意思。

    (2)沙沙的足音悠悠的小令隆重的仪式

    极瘦的老人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

    指生(两排,两组长)请读出词语(块)的味道。

    男女同学合作(图画)朗读,深情一些地读。

    (3)听着音乐,看着画面,想象一下,来说一、二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

    (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哪些人是“我”的听众,快速浏览课文,把他们“请”出来。

    师板书:听众

    2、交流讨论,随机板书:父亲、妹妹一位老人成百上千的观众

    (三)精读课文,感受听众评价。

    1、认真读第一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感受父亲、妹妹对“我”的评价及“我”的感受。

    自然段

    听众

    对“我”评价的词或句

    “我”的感受

    ⑴父亲、妹妹

    ⑵一位老人

    每组4号齐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认真听并记录:1号写评价的词语,2号写评价的句子,3号或5号写“我”的感受

    交流点拨:白痴,十分沮丧(板书)

    2、引读最后一自然段,感受成百上千的观众对“我”的'称赞,及“我”的感受。

    拥有成百上千的观众,说明我在“音乐方面”达到了_______。

    观众会夸我_______;预设:大师教授天才等。(选一个词板书)

    我对拉小提琴热爱到了什么程度?无法割舍(板书),学生填表。

    (四)质疑探究,引出下文主题。

    1、质疑:(对照板书)是谁让文中的“我”在音乐方面,由一个“白痴”成为一位“大师”?(一位老人)

    这个听众,在“我”的心目中,占有多重的份量?(独一无二、无人代替等)

    (用课文中一个词形容)板书:唯一(理解词意)

    形成完整的课题:唯一的听众

    2、指生读题,深情地读,齐读课题。

    3、设疑:(对照表格)课文用了十个自然段来描写这一位老人,那么,这个“唯一的听众”,是怎样让“我”走向成功之路的?

    课外,请同学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五)作业分层设计:

    请同学们在下列题中选择一道题,在规定时间(三分钟)内完成。

    1、看拼音,写词语。

    báichī jǔsàng shénshèngxiūkuì nièshǒunièjiǎo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沙沙的(),悠悠的(),隆重的()

    ()的教授,()的眼神,()的听众。

    3、从“父亲、妹妹、文中的‘我’、观众”中选择一个人物,练笔表达,字数不少于50个字。

    我想对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具准备:

    MP3(小提琴曲《月光》、《黄河绝恋》)、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MP3播放小提琴曲《月光》(多么美妙的小提琴曲啊!我想每位同学都愿意成为它的听众(板书)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出示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教师范读(或学生齐读)这两个小节。

    这是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这两段文章,你发现“我”在音乐发生哪些变化?用横线划起来。

    指名说:(音乐白痴——小提琴手)(亲人都不愿意听,唯一的听众——成百上千的观众)(沮丧-----自信)(拉的声音像锯床腿——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而我们刚刚听到的这么美妙的音乐正是这位被父亲和妹妹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演奏出来的,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制造了奇迹呢?(老教授或老人)是的,这都得益于一直陪伴我练琴的——唯一的听众。(板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近距离接触这位神奇的老人。

    (二)回顾学法,初读课文。

    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学习方法: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该如何学,相信同学们自然心中有数了,我们应该从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等方面的'词句入手,感受人物的情感与特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描写人物的言、行、神的语句多读一遍,描写老人的要多读两遍。

    (三)深入阅读,品悟佳句。

    1、以点带面,品味全文。(检查一下大家的朗读质量)

    (1)浏览课文,课文中老人有一个神态始终不变,你能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这个关键词吗?(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幻灯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A、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先读句子)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1-6自然段(我拉了起来。)止,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老人的什么打动了我,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人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你能读懂老人说的每一句话的真正用意吗?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此时站在老人面前的人是你,谈谈自己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什么。(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B、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请同学们把第6自然段读完)思考: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一直”意味着什么?(说明老人一直关心支持我)

    ②与老人的神态一样不变的还有老人的一句话,谁来读读,质疑:话中充满了( )之情。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唯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再读,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C、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O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动,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配乐(感恩的心)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幻灯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4、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5、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五)品读评点、创新思维。

    任选一段令你动心、与你情感、生活贴近,易诱发你创想思维的场景片段进行研读,品味作品的特色和方法,为下面构想生活故事打基础。

    (六)生活故事、感悟人生。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感恩”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老人说的话以及老教授的神态,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三、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来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播放小提琴曲《月光曲》。

    同学们,当我们聆听这动人的乐曲,沉醉在这悠扬的旋律之中,你可曾想到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隐藏着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语言文字的世界,去聆听一段有关于成功者背后的故事,去认识一位特殊的老人,我的——学生齐读课题。

    2、课题为什么要用“唯一”来修饰?她做了什么?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的变化。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

    2、师:如此巨大的反差,如此巨大的对比,究竟是谁让小伙子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她是谁?你们能告诉我吗?(音乐学院教授,首席小提琴手)可她在年轻的小伙子面前可不是这样说:“她说她是‘聋子’。是啊,这两个身份的确反差太大。老人这么说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意呢?让我们默读课文2——10自然段,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神态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或用一两个关键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谁说说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请读出来。

    2、在这三个句子中,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3、师:古人说“以静制动”“定能生慧”,你能联系上下文,发现这“平静”中的智慧吗?

    4、(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第一句。

    (①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的望着我的?【“吓”、“烧”、“抱歉”、“溜”】

    ②透过这些表情、动作,老人望穿了什么?(为琴技太差而自卑,为打扰了老人独享的幽静而歉意;跟老人说话的勇气都没有,极不自信的心理。)

    ③、师:是呀,老人平静的眼神暗藏洞察一切的智慧呀!

    5.她如何挽留我想“溜”的脚步?(课件:前三句语言)

    ①小伙子为什么要溜走?出示(我的脸……独享的幽静)

    ②而此时老人却叫住了小伙子,女生齐读-----“是我打扰了你吗,……”

    ③反复练读。(同桌读、男女生读、指名读)评价

    ④老人这样说的目的何在?(⑴、老人对我的关心,呵护,打消我的顾虑,让我大胆地练琴;⑵给他鼓励。老人为什么说她耳朵聋了:消除他的紧张;老人的鼓励会温暖他的心;她是装聋,是希望小伙子继续练琴;这是善意的谎言;师:好一个善意的谎言!所以老人强调“我的耳朵聋了”,看来老人真是用心良苦啊!③那“每天早晨”是什么意思?(不要放弃,每天坚持练琴)

    ⑤师:这是老人在告诉我成功的秘诀呀!(出示课件)渗透经典。(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6老人给了小伙子信心,维护了他的自尊心,同时还要他每天坚持练琴,这真是诗一般的语言啊!这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也想读一读。咱们一起来。

    7师生配合读。

    8这一平静的眼神简单吗?那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处。(课件出示“她一直平静地望着我”)

    【(1)这一次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引导学生抓住“兴奋”;抓住“以后,每天清晨……练琴”)

    (2)此时老人这样平静地望着我的,你读出了什么?(这平静是一直以来的默默陪伴,是一种无声的时时鼓励,是一种不厌其烦地关注)

    (3)谁来读读。】

    9当我停下来时,老人总不忘说上一句——出示课件(谢谢你……)

    【(1)齐读。(2)老人这样说的目的何在?(真诚地肯定、鼓励;为我的进步高兴)】

    10引读:是呀,当我忘记曲谱时候,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总不忘说上一句……当我定音不准的时候,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总不忘说上一句……当我断断续续拉完一曲的时候,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总不忘说上一句……当我有了一点进步的时候,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总不忘说上一句……

    11.正是这平静的眼神、这平静的语言,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呀!

    (1)行动的变化:练琴的地点:“又”“在家里练琴”;练琴的姿势:“站得很直”“又酸又痛”“湿透”;

    (2)琴技的变化:“带来幸福和快乐”、“手指打着节奏”;

    (3)心态的变化:沮丧——抱歉,烧(毫无自信)——羞愧,有了几分兴奋(重树自信)——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感觉?(越来越自信)

    12师小结:老人的陪伴、呵护、肯定、鼓励,不经意间在“我”的内心生成了一股神奇的力量,老人的智慧就是开掘了这种最有效的自我教育的原动力!而她做的仅仅是(生读“她一直平静地望着我……)

    13其实在课文的第8自然段中隐藏着老人的第三次语言,说能读一读。(出示课件)指导变换转述句。此时,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沉醉其中;心灵相通)

    14这时,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出示课件(男生齐读)【从老人慈祥的眼神背后读出了什么?(老人的欣慰,喜悦,激动,骄傲;)老人给小伙子更高的期望,更高的要求,所以像深深的潭水。

    15老人那平静的眼神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我也在老人时时地鼓励与关爱中由“音乐白痴”成长为“小提琴手”。引读最后一段:学生齐读——“后来……”(板书:鼓励关爱)

    (四)渗透经典。

    总结语: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坎坷和困苦,难免会经历风风雨雨,每当这个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关切的微笑,都足以让人重新站起来,一步步地充满信心,一直走向成功的彼岸。最后老师赠予大家几句格言,齐读——(出示课件)

    (五)拓展延伸。

    在妹妹的惊叫声中,我终于知道了老人的真实身份。请同学们看看第10自然段最后运用的一个标点什么?其实在原文中写出来了。

    第二天清晨,我又像往常一样来到这片树林,林子里静极了,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真诚地感激?还是守口如瓶,珍藏这个秘密?请大家发挥想象写一写吧。(出示课件)练笔:第二天清晨,我又像往常一样来到这片树林,林子里静极了。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唯一的听众”是谁。

    3、体会老妇人对年轻人的鼓励、尊重、关心与爱护,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朗读。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导入、质疑。

    你们发现了吗?这位原先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的青年,后来能从容走上舞台,演奏出悦耳的小提琴曲了。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走近一位可敬的老人——唯一的听众。

    3、释题:

    释词:什么是“唯一”?

    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唯一的听众是谁?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

    4、过渡: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来的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老教授)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

    (她真诚无私地帮助、鼓励一位酷爱拉小提琴的年轻人,使他由没有信心学会,到能够在各种晚会上从容演奏。)

    3、认读词语。

    沮丧 蹑手蹑脚 抱歉 溜走 介意(读了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音乐学子?)

    神圣 悠悠 庄重 无法割舍 大吃一惊(透来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这位年轻人有什么变化?)

    4、过渡:是啊,年轻人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成功,这一切都缘自于老人的影响,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

    三、研读课文,感受鼓励与尊重。

    1、研读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1)师:是啊,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令“我”感动,也令所有的读者感动。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用“——”划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反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读、划、说。

    (3)集体交流。

    句子一: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句子二:“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句子三: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句子四: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与幸福。

    (4)出示四个句子,师生接读。

    2、研读老人平静的眼神。

    (1)师:老人如诗般的语言让人感动着,老人那平静的眼神也令人难忘。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描写老人眼神的句子,用“~~~”划出,反复读,想一想从老人的心灵的窗户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划。

    (3)交流:

    出示句子: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4)齐读3个句子。

    此时无声胜有声,老人平静的眼神背后,又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写一写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音乐起)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学生写后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啊!她用真诚关爱的眼神,诗一般的语言鼓励年轻人、培养年轻人。怪不得成才后的年轻人在舞台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和掌声时,会不由自主地想——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2)最后,送同学们两段话:(屏幕出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不仅有物质上的给予,而且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都应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

    五、布置作业:

    1、完善课堂小练笔,写在日记本上;

    2、朗读课文1遍,完成《黄冈小状元》;

    3、课外阅读30分钟。

    六、学生质疑。

    七、板书设计: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通过课内外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准确地把握文中长句的朗读停顿,积累文中如“蹑手蹑脚”“夺眶而出”“诗一般的语言”“难以置信”“全力以赴”“满头银丝”等好词以及好句子。

    阅读理解课文,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联系生活实际,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类似“骗人”和“被骗”时的心理活动加以袒露和客观地分析,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感受老妇人不惜以说自己耳聋为代价,鼓励,帮助他人树立信心,取得进步的美好心灵,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陶冶提高。

    【教学重点】

    将文中骗和被骗的动机,结果以及人们对之的理解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善意的骗,和无奈的被骗(被儿子女儿欺骗),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教学难点】

    从老妇人不经意的一次说谎,促成了“我”的对学习小提琴的积极态度,甚至对人生的积极的看法。

    【教学过程设想】

    一、设置情景,点拨中心,导入课文

    假如在你的生活中有人欺骗了你,你会怎样做?那么你有没有骗过人家,你又为什么骗人家?今天我们看一个骗和被骗的故事。

    二、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请学生范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其他学生认真听朗读,读后点评朗读的情况。)

    学习文中一些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以及生字词。

    沮丧、蹑手蹑脚、打搅、天方夜谭、潭水、羞愧难当。

    三、提问,分析问题,深究文章内涵

    (小组讨论。)

    找出文中“唯一的听众”──老妇人的有关人物描写,说说老妇人骗“我”的代价,当时是怎样想的`?(在黑板左边书写“骗”字。)

    1、文中相关的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

    2、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作出回答,有道理的都应该得到肯定。

    老妇人骗“我”以后,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变(书写在黑板右边)。

    我变了,是像社会上的青年人受到坏人的欺骗一样变坏了吗?

    不是。将文中第三段中关于“我”变了的话找出来学生一起朗读。

    (用一个箭头联系“骗”和“变”)请你说说,为什么是“骗”,却让我变好了。

    老妇人的骗,是对;我;的鼓励,激励我的斗志,是善意的……(骗变)

    四、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自己在生活中的“骗”和“被骗”

    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表白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最好,不管学生语言组织得是否优美,都应给予高度地评价。其他的,适当加以引导评价即可。

    五、课后思考及相关练习

    我们一般说秘密是要保守的,为什么文中第五段“我”要“珍藏”这个秘密。

    请你将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到你的摘记本上。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10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诚地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由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会关爱。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听众”理解词语。出示:唯一的听众。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唯一的听众”是指谁?“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带着这几个问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那么,聪明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提醒大家,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哦!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号,你能解决了吗?

    ⑴“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的老妇人。

    ⑵“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同学们可真聪明,第一个小问号轻轻松松就擦去了,但要把这第二个小问号擦去,还得回到我们的书本上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画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一边读,一边想,并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学生默读课文,画句子。

    三、深入理解课文

    1、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对我说了什么?(学困生)

    相机出示: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出示词语)介意 指导朗读。 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为什么要溜走?

    引导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妇人给我“我”勇气和力量。

    这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的老妇人。再读老妇人的话。

    2、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齐读句子)。

    (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指导朗读。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3、你还找到了哪句(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指导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优秀生)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5~8自然段,体会老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鼓励我,催我上进。

    4、过渡:老人的鼓励,给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对我的变化,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出示词语):难以置信(理解)。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我不在乎妹妹对我的评论了,我也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琴了,家里人对我的这一变化──难以置信。

    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出示词语)潜滋暗长(理解)

    有一次,她竟说──引说 这时,老妇人又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

    5、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中等生、优秀生)()的老妇人(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6、此刻,小伙子有多少话想对这位“耳聋”的老妇人说啊!所有的话,都凝聚在他的琴声中,(相机出示12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感激、激动)

    四、总结课文

    1、情感升华:“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

    2、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妇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作业设计

    你能给文章添上一个结尾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真正的小提琴手

    鼓励关爱帮助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描写人物的方法中感受老教授高贵的品质。

    3、进一步学习课文,感悟文章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老教授言行的句子,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感受人物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老教授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回归主旨;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沮丧、幽静、抱歉、羞愧、荒唐、声望

    (课堂检查方式:将听写本收齐后全班齐读这些词语)

    2、复述故事梗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

    文章记叙了“我”在一位__________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__________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__________的故事。

    二、回忆方法,合作学习

    1、我们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2、想一想,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老教授的?分别写出了老教授怎样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

    4、交流反馈

    (一)、聚焦外貌,初识听众

    1、小组派代表读出相关语句并分析。

    2、读一读,想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课件:

    “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有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二)、辨析耳聋,再识听众

    过渡语:这位“唯一的听众”最重要最特殊的特征是什么?

    1、思考:她是不是聋子?从哪里读出她不是聋子?(引出妹妹的话)

    2、引导学生诵读,注意标点符号。思考:老人不但不是聋子,而且是听众中最会听的人,很容易地听出琴声中的瑕疵,而她为什么说自己“耳聋”?(联系第1-4自然段初次见面时老人看到的和听到的`语句,交流讨论。)

    3、讨论、交流:如果老人不说自己“耳聋”,“我”会怎样做?

    出示课件: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总结:是啊,老人是为了“我”而“耳聋”呀!

    (三)、聚焦眼神,走进内心

    1、出示课件:理解体会“平静”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三写“平静”,读一读,想一想,这眼神背后有着怎样丰富的内心世界?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选一处写一写。(生完成练笔后交流,师生评议。)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仿佛在说。

    总结:看来倾听就是要入耳地听、入目地听。唯有用心倾听,才能读出深意,浸透爱心。

    (四)、聚焦话语,体悟内心

    过渡语:如果说教授为“我”而聋,是不教而教的指点,那么她诗一般的话语就是声声入耳的激励。

    1、诵读话语,你觉得老人的哪些话打动你的心?

    2、思考:①(第1句)到底是谁打搅了谁?老人为什么要这样说?

    ②(第2句)明明是“锯桌腿的声音”,老人却说“我拉得非常好”,其实是──善意的谎言。老教授为什么说“不介意我在场”?

    ③(第3句)老教授仅仅是在椅子上坐一会儿吗?分明是在用心聆听一个学琴者的苦衷。倾听不仅要入耳,入目,更要入心。

    ④(第5句)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她为什么这样说?

    ⑤从这些句子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妇人?

    出示课件:

    1、“是我打搅了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2、“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3、“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4、“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5、“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总结:老教授并没有给予“我”琴技上的指导,只是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信心,使“我”练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三、拓展想象,讨论鉴赏

    过渡语:“我”心中珍藏的秘密在妹妹的惊叫声中真相大白。后来会发生什么?“我”心里会有怎样的感慨?会想些什么?以后的每天早晨,“我”还会在树林里拉琴吗?老人还会早早地等着“我”吗?“我”会跟老人说穿这个秘密吗?老人会跟“我”说出事实的真相吗?

    1、课文使用了省略,展开想象,把这省略的内容、情景补写出来。(生练笔,然后交流。)

    2、讨论鉴赏:作者写了一段话。可是编进我们的教材。却变成了省略号。你觉得是省略号好,还是这段话好?

    出示课件: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早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

    总结:省与不省,都有味道,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同学们,我们把这段话一起读一读。

    四、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背诵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你的亲人朋友是怎样鼓励你的。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我”──敬佩、感激──>老教授

    音乐白痴真诚的鼓励

    小提琴手平静的眼神

    六年级《唯一听众》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七夕 爱情 伤怀 励志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