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三月三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优秀

    实用范文 时间:2025-05-27 22:10:13 热度:426℃

    作者:梦里花落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三月三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优秀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月三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月三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优秀1  活动时间: ...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三月三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优秀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月三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月三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优秀1

    活动时间:

    xx年3月4日。

    活动地点:

    参加人员:

    全园幼儿及家长。

    活动目的:

    1、了解元宵节的主要风俗习惯,全园征集谜语,以猜灯谜的形式庆祝元宵佳节。

    2、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动脑筋的品质。

    活动准备:

    制作谜语底板彩纸,发动全园征集书写谜面、布置活动场地、准备糖果作为奖品。

    活动流程:

    一、3/13/2全园征集谜语。

    在幼儿报到时,发放一张撰写灯谜的彩纸底板,请家长回家后和孩子一起收集一条谜语,用水彩笔或记号笔撰写在纸上,要求字迹端正、清楚,3月2日放学前交给班主任。

    二、3月3日班主任统计谜底情况交至办公室。

    三、3月2日3日。

    各班组织集体谈话或教学活动,了解元宵节的主要风俗习惯。

    (如猜灯谜、吃汤圆、赏花灯等)。

    四、3月4日上午周xx负责协调空班教师和办公室成员共同完成场地布置。

    五、3月4日下午3:454:10全园猜谜庆元宵活动。

    幼儿在家长的带领和帮助下,在操场上进行猜谜游戏,每人限猜一条谜语。

    猜出谜语后撕下谜面到门厅兑奖处换取糖果。

    三月三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优秀2

    大班上学期,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有趣的编织”“芒果美食街”等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发现他们喜欢参与各类民俗活动,学习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制作,欣赏民族歌舞等,这大大激发了教师继续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的热情。鉴于百色是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百色的人口中壮族人口占了80%,社会文化中蕴含着浓郁的壮族文化特色,而壮族农历三月三的“歌圩节”也是当地人极其熟悉和喜爱的传统节日,于是,我们便思考能否以“山歌”为切入点,设计一个民族特色主题活动。

    我们首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歌圩节”的内涵。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自古以来,当地人们劳作之余喜欢对唱山歌,这种即兴歌谣淳朴自然,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改编后适合幼儿理解与欣赏。人们把对歌之处称作“歌圩”(广西地区称集市为“圩”),而农历三月三的“歌圩节”在广西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节日里人们来到歌圩,除了对唱山歌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抢花炮、跳竹竿、舞彩龙等多种民俗活动,形成赶歌圩的热闹场面。这一天,人们会佩戴美丽的香包,家家户户还会煮五色糯米饭……其次,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请家长协助我们了解幼儿关于“歌圩节”的已有经验。接着,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将主题活动划分为三个分主题:“三月三”“对歌乐”和“赶歌圩”,让幼儿通过了解民俗风情、欣赏民间故事、学习民间歌舞表演、设计制作民族服装等活动,感受广西山歌的魅力,体验壮族歌圩文化,孕育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三月三的传说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完整、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

    2、感受壮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萌生民族自豪感。

    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了解关于“三月三”的.民间故事(通常包括“歌仙刘三姐”“英雄韦达桂”等故事版本)。

    2、与故事内容或人物相关的图片。

    过程:

    1、“三月三”故事会

    (2)幼儿分组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故事,然后每组推选一名幼儿到集体面前来讲述。

    (3)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民间故事,为什么。通过谈论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2、“三月三”的习俗

    向幼儿介绍壮族“三月三”的节日习俗:做五色糯米饭、戴香包、搭彩棚、摆歌台、抛绣球、碰彩蛋等。

    延伸活动:

    在图书角参与“三月三”故事连环画制作,教师从旁指导。

    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

    目标:

    1、感受“三月三”制作糯米饭、吃糯米饭的欢乐氛围。

    2、了解从植物中获取染料的过程,感受壮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准备:

    1、糯米(幼儿淘好并浸泡一定的时间),用植物制成的染料,制作各色染料的植物,舂、捣用的工具。

    2、小盆5个,电磁炉,蒸锅。

    过程:

    1、神奇的染料

    (1)出示制作染料用的植物,让幼儿闻一闻植物的清香,认一认不同植物的外形特征等。出示已经制作好的染料,帮助幼儿理解这些染料就是用这些植物制成的。

    (2)出示舂、捣用的工具,让幼儿试着舂一舂、捣一捣,感受植物做成染料的奇妙过程。幼儿端出已洗净、浸泡好的糯米,分成五份分别浸到各色染料中,并持续浸泡一段时间。

    2、香喷喷的糯米饭

    现场煮熟后,教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品尝,还可按当地习俗蘸食芝麻粉等佐料,以增添别样的风味。

    延伸活动:

    1、在接近“三月三”的日子里,提示家长带幼儿到附近的菜市场了解制作五色糯米饭的各种植物,感受家家户户准备过节的热烈气氛。

    2、把舂、捣用的工具和各种植物投放在“小餐厅”角色游戏区,也可投放各色胶泥,让幼儿制作“五色糯米饭”。

    3、在科学区投放舂、捣用的工具,鼓励幼儿寻找、收集自然界中的各种花草,舂一舂、捣一捣,配制自己喜欢的植物染料。

    美丽的香包

    目标:

    1、了解香包的由来和作用。

    2、学习制作香包的方法。

    3、体验两两合作的快乐。

    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香包,在活动室布置一个香包展览区。

    2、布料、硬纸板、剪刀、彩线、珠子、彩穗等。

    过程:

    1、美丽的香包

    (1)与幼儿一起欣赏展览区的香包,引发幼儿制作香包的愿望。让幼儿了解香包是壮族人民节日里佩戴在身上用以寄托美好愿望的饰物。香包里的花瓣、香料、药材等有提神醒脑、预防疾病的作用。

    (2)引导幼儿观察香包的外形特点,说说香包要用哪些材料制作。

    2、制作香包

    幼儿两两合作,运用剪、贴、缠、绕等方法进行创意制作,感受壮族饰品特有的装饰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3、作品展示

    鼓励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动:

    1、在科学区,鼓励幼儿利用收集来的花草、树叶等自由配制香料,对比不同材料搭配后散发的不同香味。

    2、把制作好的香包投放于“小剧场”,幼儿可在表演对歌时进行适当装饰,增添表演的趣味。

    三月三,歌圩乐

    目标:

    1、了解“歌圩节”的由来及内容,感受壮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初步体验对歌时一问一答的特点。

    准备:

    1、歌圩节活动的视频或课件。

    2、电影《刘三姐》中的经典对歌片段《什么结子高又高》。

    3、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了解“三月三”节日的活动内容。

    过程:

    1、有趣的歌圩

    (1)开展谈话活动,轮流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三月三”节日的活动内容。

    (2)播放歌圩节活动的视频或课件,和幼儿一起观看其热闹的场景,引导幼儿回忆以往过节的经历,帮助幼儿了解歌圩节丰富的活动内容,知道“三月三”这一天,除了家家户户要蒸五色糯米饭和做彩蛋以纪念祖先和招待亲友外,人们还会举行盛大的“歌圩”活动,“对歌”是其中主要的演唱形式。

    2、我来学对歌

    (1)播放电影《刘三姐》的经典对歌片段,帮助幼儿了解何为对歌。

    (2)播放音乐,请幼儿分成两队结伴学习对歌。

    延伸活动:

    在语言区中尝试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你说我猜”的游戏,进一步感受对歌的形式。如:“什么飞呀飞上天?小鸟飞呀飞上天。什么动物跳跳跳?小白兔呀跳跳跳。”在此基础上、请幼儿分享、表演自己和同伴的创作,教师进行记录,汇编成《对歌集》,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以不断丰富《对歌集》的内容。

    三月三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优秀3

    1、通过活动了解“三月三”壮乡歌圩节习俗。

    2、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

    3、通过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体验节日的欢乐及感受壮乡的民族风情。

    活动时间:20xx年4月1日(星期六)下午

    活动对象:全班同学及老师

    活动主题:“三月三歌圩”

    活动背景: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圩节”又称“歌仙节”,是壮乡的传统歌节。相传是为了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活动。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抛绣球,欢度节日。而在这节日的前夕为了让同学们真正的贴近“三月三”,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由主持人出题,让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资料和自己的想法回答主持人的'问题。答对有奖。(注:只出5题)

    由主持人宣布开始,评委上场。评委是梁倩、罗宗昕、杨老师。用事先准备好的节目表依次上台比赛,由评委从1至10分评分,再除以3,算出平均分,就是选手的分数。最后记录下来,评出“最佳歌手”和“最佳歌团”(注:擂台赛分个人赛和团队赛,歌曲风格分为民歌和流行歌)

    活动人员安排:

    班会负责管纪律的同学:

    沈杰鑫、李欣怡

    班会负责画板报的同学:

    段熙、黄诗茹、危徐芷怡、李欣怡

    班会负责收集同学们音乐伴奏的同学:

    苏蔓姿、覃小桐、封思宇、梁倩

    策划人:赵晨伊

    三月三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优秀4

    设计意图:

    大班上学期,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有趣的编织”“芒果美食街”等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发现他们喜欢参与各类民俗活动,学习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制作,欣赏民族歌舞等,这大大激发了教师继续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的热情。鉴于百色是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百色的人口中壮族人口占了80%,社会文化中蕴含着浓郁的壮族文化特色,而壮族农历三月三的“歌圩节”也是当地人极其熟悉和喜爱的传统节日,于是,我们便思考能否以“山歌”为切入点,设计一个民族特色主题活动。

    我们首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歌圩节”的内涵。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自古以来,当地人们劳作之余喜欢对唱山歌,这种即兴歌谣淳朴自然,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改编后适合幼儿理解与欣赏。人们把对歌之处称作“歌圩”(广西地区称集市为“圩”),而农历三月三的“歌圩节”在广西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节日里人们来到歌圩,除了对唱山歌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抢花炮、跳竹竿、舞彩龙等多种民俗活动,形成赶歌圩的热闹场面。这一天,人们会佩戴美丽的香包,家家户户还会煮五色糯米饭……其次,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请家长协助我们了解幼儿关于“歌圩节”的已有经验。接着,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将主题活动划分为三个分主题:“三月三”“对歌乐”和“赶歌圩”,让幼儿通过了解民俗风情、欣赏民间故事、学习民间歌舞表演、设计制作民族服装等活动,感受广西山歌的魅力,体验壮族歌圩文化,孕育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活动一:

    三月三的传说。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完整、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

    2、感受壮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萌生民族自豪感。

    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了解关于“三月三”的民间故事(通常包括“歌仙刘三姐”“英雄韦达桂”等故事版本)。

    2、与故事内容或人物相关的图片。

    过程:

    1、“三月三”故事会。

    (2)幼儿分组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故事,然后每组推选一名幼儿到集体面前来讲述。

    (3)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民间故事,为什么。通过谈论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2、“三月三”的习俗。

    向幼儿介绍壮族“三月三”的节日习俗:做五色糯米饭、戴香包、搭彩棚、摆歌台、抛绣球、碰彩蛋等。

    在图书角参与“三月三”故事连环画制作,教师从旁指导。

    活动二:

    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

    目标:

    1、感受“三月三”制作糯米饭、吃糯米饭的欢乐氛围。

    2、了解从植物中获取染料的过程,感受壮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准备:

    1、糯米(幼儿淘好并浸泡一定的'时间),用植物制成的染料,制作各色染料的植物,舂、捣用的工具。

    2、小盆5个,电磁炉,蒸锅。

    过程:

    1、神奇的染料。

    (1)出示制作染料用的植物,让幼儿闻一闻植物的清香,认一认不同植物的外形特征等。出示已经制作好的染料,帮助幼儿理解这些染料就是用这些植物制成的。

    (2)出示舂、捣用的工具,让幼儿试着舂一舂、捣一捣,感受植物做成染料的奇妙过程。幼儿端出已洗净、浸泡好的糯米,分成五份分别浸到各色染料中,并持续浸泡一段时间。

    2、香喷喷的糯米饭。

    现场煮熟后,教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品尝,还可按当地习俗蘸食芝麻粉等佐料,以增添别样的风味。

    1、在接近“三月三”的日子里,提示家长带幼儿到附近的菜市场了解制作五色糯米饭的各种植物,感受家家户户准备过节的热烈气氛。

    2、把舂、捣用的工具和各种植物投放在“小餐厅”角色游戏区,也可投放各色胶泥,让幼儿制作“五色糯米饭”。

    3、在科学区投放舂、捣用的工具,鼓励幼儿寻找、收集自然界中的各种花草,舂一舂、捣一捣,配制自己喜欢的植物染料。

    活动三:

    美丽的香包。

    目标:

    1、了解香包的由来和作用。

    2、学习制作香包的方法。

    3、体验两两合作的快乐。

    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香包,在活动室布置一个香包展览区。

    2、布料、硬纸板、剪刀、彩线、珠子、彩穗等。

    过程:

    1、美丽的香包。

    (1)与幼儿一起欣赏展览区的香包,引发幼儿制作香包的愿望。让幼儿了解香包是壮族人民节日里佩戴在身上用以寄托美好愿望的饰物。香包里的花瓣、香料、药材等有提神醒脑、预防疾病的作用。

    (2)引导幼儿观察香包的外形特点,说说香包要用哪些材料制作。

    2、制作香包。

    幼儿两两合作,运用剪、贴、缠、绕等方法进行创意制作,感受壮族饰品特有的装饰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3、作品展示。

    鼓励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1、在科学区,鼓励幼儿利用收集来的花草、树叶等自由配制香料,对比不同材料搭配后散发的不同香味。

    2、把制作好的香包投放于“小剧场”,幼儿可在表演对歌时进行适当装饰,增添表演的趣味。

    活动四:

    三月三,歌圩乐。

    目标:

    1、了解“歌圩节”的由来及内容,感受壮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初步体验对歌时一问一答的特点。

    准备:

    1、歌圩节活动的视频或课件。

    2、电影《刘三姐》中的经典对歌片段《什么结子高又高》。

    3、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了解“三月三”节日的活动内容。

    过程:

    1、有趣的歌圩。

    (1)开展谈话活动,轮流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三月三”节日的活动内容。

    (2)播放歌圩节活动的视频或课件,和幼儿一起观看其热闹的场景,引导幼儿回忆以往过节的经历,帮助幼儿了解歌圩节丰富的活动内容,知道“三月三”这一天,除了家家户户要蒸五色糯米饭和做彩蛋以纪念祖先和招待亲友外,人们还会举行盛大的“歌圩”活动,“对歌”是其中主要的演唱形式。

    2、我来学对歌。

    (1)播放电影《刘三姐》的经典对歌片段,帮助幼儿了解何为对歌。

    (2)播放音乐,请幼儿分成两队结伴学习对歌。

    在语言区中尝试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你说我猜”的游戏,进一步感受对歌的形式。如:“什么飞呀飞上天?小鸟飞呀飞上天。什么动物跳跳跳?小白兔呀跳跳跳。”在此基础上、请幼儿分享、表演自己和同伴的创作,教师进行记录,汇编成《对歌集》,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以不断丰富《对歌集》的内容。

    三月三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优秀.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七夕 爱情 伤怀 励志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