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实用范文 时间:2025-05-25 20:21:01 热度:69℃

    作者:尘埃落定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预测激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有一位动物朋友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学习,想知道它是谁吗?(生:想)猜中了谜语,就可以把它叫出来呀!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出示课文插图:大象)

    3.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大象?(当学生说到大象的耳朵时请同学用自己的说说大象的耳朵)

    4.出示生字“耷”,趣味识字。

    5.(出示插图中其它小动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6.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提升。

    1.出示重点语句“你家是人家,我是我。”

    2.抽生说说大象是为什么这么说。

    3.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

    1.认真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大象的耳朵

    耷拉竖着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

    2。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

    脸上长鼻子,

    头上挂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条小辫子。

    谜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看。你真懂猜谜语。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

    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师范写)

    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

    (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

    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

    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

    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全班起立读。

    3。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

    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四)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验收课:验收课:19。大象的耳朵

    验收课:验收课:扇耷拉

    验收课:验收课:兔竖着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问句。

    2、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

    3、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的道理。

    4、能借助提示,讲故事。

    【教学重点】

    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

    【教学难点】

    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复习词语,回顾故事。

    1.师:又到了看童话故事的时间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童话故事《大象的耳朵》。举起右手,跟老师再次书空课题。齐读课题,19,一起。

    生:书空、齐读课题。

    2.师:这里有三组词语,你还认识吗?请看第一组,请谁来读一读。(请坐得最端的(瑞曦)来读。

    生: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请坐。“扇”是多音字,表示事物名称时,读四声扇;表示动作时,读一声扇。第二组也含有多音字,谁能读准确?

    生:读

    师:平翘舌音,你区分得很棒。请坐。第三组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耷拉,轻声读得不错。请坐。我们一起读一读,一起。

    过渡语:耷拉和竖着是一组反义词,说的是文中小动物的耳朵。谁的耳朵一会儿耷拉着,一会儿竖着?

    生:(大象)

    3师:请同学们回顾,课文围绕大象的耳朵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根据老师的提示,请谁简要地说一说?请举手最快最端的(天佑)来说。生:说

    师:说得真清楚(贴画)。直接说“课文讲了......”

    二、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大象耳朵的样子。

    过渡语:许多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很奇怪,大象的耳朵到底长什么样子?请谁来说一说?

    生:说

    师:嗯,大象的耳朵很大,还像扇子似的,耷拉着。说得真好,请坐。

    生字宝宝耷,你怎么记住它?请谁来说一说。

    生:大+耳=耷

    师:你真会观察。请坐。请谁再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师:是呀,耳朵大了,垂下去就是耷。请你用手扶着你的耳朵做一下耷的动作。做得很形象,你做得真棒,请你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耳朵大了,垂下去,就是耷。你真善于表演,掌声送给这位同学。(贴画)

    三、学习第2—13自然段,借助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

    1.过渡语:那故事中大象的耳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出示读书要求)开始吧。完成的同学,请以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看,先读完的同学耐心等待,没读完的同学认真读完,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大象说的话,藏在第几自然段,请谁读出来。

    生:说

    师:找得真准确(贴画),请坐。

    过渡语:大象说的这三句话中,它的耳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贴象图)找一找。请谁来说一说?

    2.2—8段

    师:为什么大象的耳朵由耷拉到竖着?因为,请谁接着说一说?

    生:说

    师:因为许多小动物都好奇大象的耳朵,不明白,都说大象的耳朵生病了。你看,小动物的好奇、不明白,都藏在这样的问句当中。要读好小兔子的疑问,首先要读好疑问语气词咦,谁来读好这个字?A不够疑问,谁再来读?B嗯,此时你脑海中好像有许多问号。把你的问号、不明白,放在句子中,读一读。谁能让你的问号变得更大?读出你的疑惑?C谁能加上表情、动作把问号变得最大D。你看看他的眉头皱起来了,我们好像看到了一只满脸疑惑的小兔子。(贴兔图)

    谁读出小羊的不明白呢?和小兔子一样,不明白,搞不懂。(羊图)

    后来,大象又遇到了......都满脸好奇、疑惑,尤其是小老鼠的表情最夸张,都跳到小马头上了,还张着双臂。

    也许你就是这只(贴图)。你会怎么问呢?(仔细观察这些动物,加上表情和动作、声音,让我们知道你是谁?)

    引导:

    鹿:蹦蹦跳跳地跑过来

    马:DDD地跑过来

    鼠:表情最夸张,张开了双臂。

    过渡语:小动物们都很奇怪,那大象是怎么说的呢?

    因为小动物都好奇它的耳朵,都说他的耳朵生病了。所以......一起说。

    引导理解不安与自言自语。

    师:因为许多小动物都好奇大象的耳朵,不明白,都说大象的耳朵生病了。这时大象决定把耳朵竖着,和其他小动物一样。

    3.9-11

    师:怎么让耳朵竖起来的?结果呢?请同学们齐读第9—11自然段,找一找。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真有办法,终于和其他小动物一样啦!结果呢?

    4.12—13

    过渡语:最后,大象还是决定把耳朵耷拉下来。这样......(抽生读)。看来耷拉着的耳朵好处真不少。可以防止虫子飞进去,还能赶跑虫子。那谁来说一说大象耳朵又耷拉下来的原因。因为......所以......。

    四.理解感悟“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师:齐读“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人家是谁?(动物,耳朵是竖着的,还可以指别人。)

    我是谁?(大象,耳朵是耷拉着的,我和其他小动物、别人不一样。)

    (你是怎么理解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盲目改变自己。)

    五.小结

    师: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看,原来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后来又竖着,最后又耷拉,故事一波三折,多有意思。你能看着大象说的话和板书,讲一讲这个故事吗?想一想。请谁来讲一讲?(讲得完整而生动清楚,真是故事大王。)(贴画)

    今天回家把这个故事和你的收获说给爸爸妈妈听。同学们,下课。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耷、咦、竖、竿”等9个生字,会写“扇、遇、安”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似、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初步区分不同人物的语言,会读好问句。

    3.丰富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能说出大象改变想法的原因。

    4.通过感悟课文,体会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每个人生来就不一样,不管别人怎么看,都要做好自己。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本内容还原人物对话并指导朗读;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

    1.儿歌导入《谁的耳朵》,要求:听听儿歌里唱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动物们的耳朵都有哪些不同?

    2.这些动物中,谁的耳朵最大?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出示大象耳朵图片。你能结合图片,说说看到的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吗?

    3.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读好句子,学习生字“耷”。指图或结合动作理解“耷拉”。学习两个多音字:扇(shàn)子、大耳朵一扇(shn);似(sì)乎、似(shì)的。

    4.再读第1自然段,学习比喻句。填空:大象的耳朵像 似的。仿例说话:弯弯的月亮像 似的;圆圆的月亮像似的。拓展: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句子吗?

    二、 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1)自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2)标好自然段。

    2.反馈交流: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板贴并读好动物名字,学习生字“兔”。关注“兔”的字形演变。你能根据楷体说说每个部件表示兔子的什么部位吗?最后的一点表示它的短尾巴,可别忘记。动笔写一写。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读得流利,奖励一个大拇指;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同桌帮一帮,并轻声说声“谢谢”。

    三、朗读表演,初学概括

    1.随文识字,读好词句。

    出示第2~5自然段。指名朗读,学习生字“慢、遇”。一正音,二书空关键笔画,三读好词语“慢慢地散步”“遇到”,四读好句子。

    2. 关注问句,读出语气。

    小兔子遇到大象,问了什么问题?画一画,说一说。小兔子有什么疑问?你能把疑问读出来吗?读好二会字“咦、竖”。

    3. 同桌合作,角色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分角色表演。

    4.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讲了谁与谁,说了什么。小结:把几个自然段的内容缩成一句话,这就叫概括。

    四、 循文练说,内化语言

    1.大象还遇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是怎么问大象的?读一读第6~7自然段。“都要说他的耳朵”是什么意思?

    2.还原对话,运用语言。出示课文第2~5自然段,隐去小兔子,换上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他们会怎么和大象对话?

    3.角色表演,内化语言。还会有什么小动物看到大象,会怎么说他的耳朵?

    4.回归文本,再学概括。这么多内容,文章只用了两个自然段,为何不全部写下来?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吗?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词语卡片,指导朗读;抽读生字卡片,指名读,默记。

    2.指导写字“扇、遇(都是半包围结构,做到半藏半露)、慢(写字要诀:竖心旁,要挺拔。日字收,四字放,又字在下稳稳站)”。

    3.生书写,师点评矫正。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概括内容

    1.听写词语:扇子、慢慢地、遇到、小兔子。

    2. 用上面的四个词语,概括第1~5自然段的内容。

    3. 师生合作,即兴表演:大象继续慢慢地往前走,遇到了小羊。

    小羊说:“ 。”大象说:“ 。”(师走到谁面前,谁表演,以此类推又遇到小鹿、小马、小老鼠。)

    二、合作识字,尝试归类

    1.自由朗读第8~13自然段。

    2.小组合作,自主识字。这几个自然段里面还藏着好几个生字,请各小组自主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根、痛、烦。

    学习要求:读一读字音,记一记字形,组一组词,说一说意思。

    汇报要求:我会读,我会记,我会组词,我会造句。

    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组词的方式进行巩固并运用,教师根据字义进行适当归类,如:

    一根绳子 五根手指 两根筷子(量词)

    根 树根 草根 竹根(植物的根部)

    根本 根由 根源(事物的本源)

    谁能把“叶落归根、刨根问底”放到合适的类别里?

    3.看到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小鹿说:“ ?”

    小马说:“ ?”

    小老鼠说:“ ?”

    三、细读文本,探究原因

    1.面对动物们的疑问,大象是怎么说的呢?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仔细阅读大象所说的两句话,体会前后两句话各表达了大象怎样的想法。

    第一句:毫不怀疑,认为自己的耳朵生来就是这样的。

    第二句:不安,心中不能肯定,认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了。

    2.追问:大象怎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因为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说他的'耳朵有问题,说的人多了,就感觉真的有问题了。)

    3.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1)再读句子: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2)联系上下文,说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3)请学生用“自言自语”练习说话。

    4.抓住大象行为的变化,探究大象耳朵耷拉下来的原因。

    (1)自由读第8~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认读生字“竿”。指导读好长句子。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学习生字“最”。你能用上“先是……最后……”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吗?

    (2)大象为什么又把耳朵放了下来?

    句1:

    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的他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句2:

    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3)现在,你们明白了吗?(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我们一起读读大象的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理解大象说的话的。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改变自己,而放弃自己的优点。

    四、拓展比较,总结提炼

    1.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兔子、小羊、小鹿、小老鼠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吗?

    讨论与交流,这些动物的耳朵竖着是为了听得更清楚,防止天敌来袭。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耳朵与众不同?

    3.总结:除了耳朵,动物们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他们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4.大象的耳朵多么有趣,这样的童话故事多么好玩。我们也可以试着编一个像《大象的耳朵》这样的童话故事。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是个生字,掌握“似、扇”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大家想法改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深刻含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看图,同学们请看这是谁?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交流,揭示课题。

    预设:

    (1)有一对大耳朵

    (2)耳朵像扇子

    (3)耳朵耷拉着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19。大象的耳朵

    齐读课题

    4。师出示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shì的耷d拉着。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强调:这句话介绍了大象的耳朵)

    2。学习生字“似” “扇”

    课件演示:

    似:多音字

    扇:多音字,象形字,从“户”从“羽”。

    扇,篆文(户,小门)(羽)

    讲扇,写扇。

    本义,名词:羽毛花草装饰的门扉shàn。本义只见于古文

    量词:片,块shàn。一扇窗一扇门

    名词:翻转鼓风的轻巧薄片shàn。扇子电扇绢扇蒲扇纸扇折扇风扇

    动词:摇动鼓风的薄片shn扇煤炉扇动翅膀扇风点火

    3。仿说练习: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小兔子有一对长耳朵,像叶子似的竖在头上。

    有耳朵,像。

    对比学习“耷”和“竖”两个生字。

    过渡:

    4。读第二到第七自然段,找一找都有哪些动物对大象的耳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它们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一说。

    师总结,启发引导,学习下文。

    看来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对大象的耳朵很好奇,产生了疑问,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问句吧。

    指名读,课件展示:

    生: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师:我从你的读中听出了小兔子的`疑问(好奇)。

    生: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师: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惊奇、疑问的语气)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师:小兔子和小羊为什么有这样的疑问?

    生:他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大象的耳朵和他们不一样,是耷拉着的。(板书:耷拉?竖着?)

    师:听了小兔和小羊的话,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谁来读。“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大象也信以为真。

    师:老师现在就是大象,你们就是文中的小动物们(给学生发头饰)

    “小羊,你认为我的耳朵有毛病吗?”学生回答

    ……

    (如果学生说没毛病,提到:文中的小动物们怎么想。)

    看来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师:大象一开始就是这样认为的吗?请分角色朗读第二到第八自然段。

    (4)齐读大象说的话,感受大象的想法的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

    抓住“生来”“不安”“得”这些词来理解。

    (5)“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指名读,齐读。

    用“怎么才能”练习说话,体会大象想法的改变。

    读读课文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说说大象用什么办法让耳朵竖起来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同桌两人交流。(板书:耷拉)

    过渡:其实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的改变自己。

    (6)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齐读这句话。(板书: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结束语:大象最终还是决定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吧,为什么最终还是让耷拉着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共同探讨大象耳朵的奥秘。

    三、我会写

    指导书写“遇”(“扇”)

    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9。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竖着耷拉着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3.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回顾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集体读,领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大象的耳朵》,看一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课题)

    二.品读语段

    1.读第一段

    知道了什么? (耳朵的特点)

    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解释比喻句。

    谁能用比喻句描述大象身上其他的地方,这一天呢,我们可爱的'大象去森林玩,它会遇到谁?会发生什么呢?

    2.自读上2一 8自然段

    (1)带问题阐读: 这段出现了哪些动物? 讲了什么事?

    (2)小组过论:用一画出动物说的,看它们对大象耳朵有什么看法。用~~画出大象的想法自学生汇报

    A:小动物怎么说的?(指导问句,抓任"?").

    兔子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那试想下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什么!(清学生回答)

    B.这些小动物它们说的没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

    C.第一次大象是怎么回答?!后来呢? (出示上2一8大象的话)

    D.学生读,并体会前后表达了 象什么想法?解释”自言自语”,并造句

    E、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学习9一 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想一想后来大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它怎么将耳朵竖起来?

    (3)竖起耳朵后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习惯的?

    (4)耳朵竖起来不舒服,它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读完之后我们也知道了大象耷拉耳朵有什么作用?

    (6)那大象之前为何大家一样改变自己,可这会因为不舒服又变回原样,伙伴们还会说它?它是怎么做的?

    (7)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请学生回答

    三.拓展

    四.作业布置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第一自然只有一句,直接写大象的耳朵。第二至七自然段侧重写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第八至十一自然段写大象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以及竖起来的后果。第十二至十三自然段,写大象的最后一次改变。

    学习目标

    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等8个字,会写“耳朵、扇子”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重点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今天就让我们一篇和大象有关的课文《大象的耳朵》。(板书:大象的耳朵)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

    ②指名分段读课文。

    (对字音读得准确、语句读得流畅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帮助)

    2、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读文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出示多音字:似、扇、觉。

    4、出示慢慢地和ABAC词语。

    5、理解“耷拉”“自言自语”“心烦”等词语,可以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理解。

    耷拉:松弛地向下垂着。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四、精读感悟,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①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 ②引导学生抓住大象的外形,运用“像”造句。

    预设: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四根腿像四条柱子。

    2、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

    师:想一想,小兔子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它的心理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总结出朗读的语气。(吃惊、痛心) 师:谁愿意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小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

    学生自荐朗读,然后齐读,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小兔子的心情。

    朗读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我们要用重读、拉长语气等方式读出小兔子看到大象耳朵耷拉着的时候的那种惊奇以及痛心的情感。

    3、朗读第

    6、7自然段。

    ①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②大家都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③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答案。

    4、朗读第8-11自然段。

    师:想一想,大象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学生自由读,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总结出朗读的语气。(不安、犹豫)

    5、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大象做了实验以后,有什么感悟?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选派代表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感悟。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预设:大象又心痛又心烦,最后把耳朵放了下来,他觉得人家是人家,自己是自己。

    五、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1、文中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都有谁说了大象的耳朵?(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

    3、大象一开始是怎样做的?最后又是怎样做的?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4、由小组选派一名同学把小组学习的成果向大家汇报,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引导。

    (板书:大象感到不安——把耳朵撑起来——让耳朵耷拉着)

    六、总结全课,谈论收获

    大象先是对自己耷拉着的耳朵产生怀疑,结果想办法让自己像其他小动物那样竖起自己的耳朵后心痛又心烦,最后还是把耳朵放了下来。大象的这种变化过程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人应该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预设2:人应该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不要轻易盲从别人的话。

    七、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扇、慢、最”,重点指导这三个字的书写。 (1)教师边范写边指导。重点指导“扇“字的书写。户字头从上、左包围“羽”字中的两个“习”字,顶部都在横中线上。 (2)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3)投影学生的字进行评议。 (4)学生仔细修改。

    2、学生描红、书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选择学生中写得好的字,投影出示。请该学生介绍一下他是怎么写这个字的。

    八、布置作业。

    1、写一写自己生活中有哪些事用到“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个道理。

    2、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8

    课题

    大象的耳朵

    课时

    第2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目标与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习说句子。 有 耳朵,像 。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①指导读出语气。

    ②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作业设计

    表演课文剧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3、通过感悟课文,体会哪怕再多的人说的事情,也不会变成真的,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找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象的耳朵》,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和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

    似的 耷拉 竖起来 竹竿 撑起来 跳舞

    心烦 扇子 遇见 头痛 不安 慢慢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板书课题:大象的耳朵)

    二、学习课文。

    1、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

    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大、耷拉着)

    谁能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比喻的手法,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

    谁能像这样用“像”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像xxx

    2、学习2-8自然段。

    感悟小动物们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原因。

    (1)、大象的耳朵这样大、这样有特点,为什么小动物们却说它的耳朵有毛病呢?(生:因为小动物们的耳朵竖着,大象的耳朵耷拉着。)

    (2)、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2-8自然段。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屏幕上的话,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大象耳朵的问题。(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当小兔子说大象的耳朵有病时,大象是怎么回答的?他又是怎么想的?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大象此时可能在想,真奇怪,我的身体长得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后来,小羊、小鹿等其他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很奇怪时,大象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你怎么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大象自己对自己说话。)

    从这句话来看,大象此时的想法有了什么变化?

    (起初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决定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3、学习9-12自然段。

    (1)、请你们自由读9-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2)、大象把耳朵竖起来以后结果怎么样了?

    (3)、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4)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出示“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5)、现在,你们明白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大象说的话。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3)、此时大象的想法又有什么改变呢?

    (他决定放下耳朵,做回自己。)

    (4)、课件出示“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小组议一议:如何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6)、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舍弃自己的优点,要坚持做自己,因为做自己最好。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从大象撑起耳朵又放下来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为什么?

    这是一只聪明的大象。

    这是一只有主见的大象,他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你想对大象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大象的耳朵》讲给爸爸、妈妈听。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大家知道大象都有哪些特征吗?(学生举手回答)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1。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象。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ì shì shn shàn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3。大象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KT遇,“走之底”是三画,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最:“耳”的首横要写长点,盖住“又”字,末笔横改提。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4。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遇”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可组词为。

    5。比一比组词。

    根()跟()

    兔()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这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习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有耳朵,像。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习第8自然段。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指导读出的语气。

    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6。有哪些小动物奇怪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

    7。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

    自()自()

    自()自()

    8。大象是怎样让他的耳朵竖起来了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大象的耳朵竖着,可以听到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声音。()

    (2)大象的耳朵竖着,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吵得大象头痛。()

    (3)大象的耳朵可以把飞来的虫子赶跑。()

    (4)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可以避免虫子飞进去。()

    10。大象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来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大家知道大象都有哪些特征吗?(学生举手回答)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1.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象。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n扇动 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ì shì shn shàn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 )的耷拉着。

    (2)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 ),就能把它们赶跑。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3.大象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 KT遇 ,“走之底”是三画,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最:“耳”的首横要写长点,盖住“又”字,末笔横改提。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4.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遇”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可组词为 。

    5.比一比组词。

    根( ) 跟( )

    兔( ) 免(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这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习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有 耳朵,像 。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习第8自然段。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指导读出 的语气。

    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6.有哪些小动物奇怪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

    7.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

    自( )自( )

    自( )自( )

    8.大象是怎样让他的耳朵竖起来了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大象的耳朵竖着,可以听到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声音。( )

    (2)大象的耳朵竖着,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吵得大象头痛。( )

    (3)大象的耳朵可以把飞来的虫子赶跑。( )

    (4)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可以避免虫子飞进去。( )

    10.大象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来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

    2、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

    脸上长鼻子,

    头上挂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条小辫子、

    谜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看、你真懂猜谜语、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

    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师范写)

    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

    (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

    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

    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

    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全班起立读、

    3、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

    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四)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验收课:验收课:19、大象的耳朵

    验收课:验收课:扇耷拉

    验收课:验收课:兔竖着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

    2. 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

    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

    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 (师范写)

    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 (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

    (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

    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

    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

    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全班起立读。

    3. 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

    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四)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耷、咦、竖、竿”等9个生字,会写“扇、遇、安”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似、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初步区分不同人物的语言,会读好问句。

    3。丰富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能说出大象改变想法的原因。

    4。通过感悟课文,体会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每个人生来就不一样,不管别人怎么看,都要做好自己。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本内容还原人物对话并指导朗读;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

    1。儿歌导入《谁的耳朵》,要求:听听儿歌里唱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动物们的耳朵都有哪些不同?

    2。这些动物中,谁的耳朵最大?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出示大象耳朵图片。你能结合图片,说说看到的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吗?

    3。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读好句子,学习生字“耷”。指图或结合动作理解“耷拉”。学习两个多音字:扇(shàn)子、大耳朵一扇(shn);似(sì)乎、似(shì)的。

    4。再读第1自然段,学习比喻句。填空:大象的耳朵像似的。仿例说话:弯弯的月亮像似的;圆圆的月亮像似的。拓展: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句子吗?

    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1)自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2)标好自然段。

    2。反馈交流: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板贴并读好动物名字,学习生字“兔”。关注“兔”的字形演变。你能根据楷体说说每个部件表示兔子的什么部位吗?最后的一点表示它的短尾巴,可别忘记。动笔写一写。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读得流利,奖励一个大拇指;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同桌帮一帮,并轻声说声“谢谢”。

    三、朗读表演,初学概括

    1。随文识字,读好词句。

    出示第2~5自然段。指名朗读,学习生字“慢、遇”。一正音,二书空关键笔画,三读好词语“慢慢地散步”“遇到”,四读好句子。

    2。关注问句,读出语气。

    小兔子遇到大象,问了什么问题?画一画,说一说。小兔子有什么疑问?你能把疑问读出来吗?读好二会字“咦、竖”。

    3。同桌合作,角色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分角色表演。

    4。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讲了谁与谁,说了什么。小结:把几个自然段的内容缩成一句话,这就叫概括。

    四、循文练说,内化语言

    1。大象还遇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是怎么问大象的?读一读第6~7自然段。“都要说他的耳朵”是什么意思?

    2。还原对话,运用语言。出示课文第2~5自然段,隐去小兔子,换上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他们会怎么和大象对话?

    3。角色表演,内化语言。还会有什么小动物看到大象,会怎么说他的耳朵?

    4。回归文本,再学概括。这么多内容,文章只用了两个自然段,为何不全部写下来?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吗?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词语卡片,指导朗读;抽读生字卡片,指名读,默记。

    2。指导写字“扇、遇(都是半包围结构,做到半藏半露)、慢(写字要诀:竖心旁,要挺拔。日字收,四字放,又字在下稳稳站)”。

    3。生书写,师点评矫正。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概括内容

    1。听写词语:扇子、慢慢地、遇到、小兔子。

    2。用上面的四个词语,概括第1~5自然段的内容。

    3。师生合作,即兴表演:大象继续慢慢地往前走,遇到了小羊。

    小羊说:“ 。”大象说:“ 。”(师走到谁面前,谁表演,以此类推又遇到小鹿、小马、小老鼠。)

    二、合作识字,尝试归类

    1。自由朗读第8~13自然段。

    2。小组合作,自主识字。这几个自然段里面还藏着好几个生字,请各小组自主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根、痛、烦。

    学习要求:读一读字音,记一记字形,组一组词,说一说意思。

    汇报要求:我会读,我会记,我会组词,我会造句。

    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组词的方式进行巩固并运用,教师根据字义进行适当归类,如:

    一根绳子五根手指两根筷子(量词)

    根树根草根竹根(植物的根部)

    根本根由根源(事物的本源)

    谁能把“叶落归根、刨根问底”放到合适的类别里?

    3。看到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小鹿说:“?”

    小马说:“?”

    小老鼠说:“?”

    三、细读文本,探究原因

    1。面对动物们的疑问,大象是怎么说的呢?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仔细阅读大象所说的两句话,体会前后两句话各表达了大象怎样的想法。

    第一句:毫不怀疑,认为自己的耳朵生来就是这样的。

    第二句:不安,心中不能肯定,认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了。

    2。追问:大象怎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因为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说他的耳朵有问题,说的人多了,就感觉真的有问题了。)

    3。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1)再读句子: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2)联系上下文,说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3)请学生用“自言自语”练习说话。

    4。抓住大象行为的变化,探究大象耳朵耷拉下来的原因。

    (1)自由读第8~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认读生字“竿”。指导读好长句子。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学习生字“最”。你能用上“先是……最后……”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吗?

    (2)大象为什么又把耳朵放了下来?

    句1:

    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的他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句2:

    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3)现在,你们明白了吗?(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我们一起读读大象的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理解大象说的话的。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改变自己,而放弃自己的优点。

    四、拓展比较,总结提炼

    1。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兔子、小羊、小鹿、小老鼠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吗?

    讨论与交流,这些动物的耳朵竖着是为了听得更清楚,防止天敌来袭。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耳朵与众不同?

    3。总结:除了耳朵,动物们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他们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4。大象的耳朵多么有趣,这样的童话故事多么好玩。我们也可以试着编一个像《大象的耳朵》这样的童话故事。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3。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回顾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集体读,领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大象的耳朵》,看一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课题)

    二.品读语段

    1。读第一段

    知道了什么!(耳朵的特点)

    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解释比喻句。

    谁能用比喻句描述大象身上其他的地方,

    这一天呢,我们可爱的'大象去森林玩,它会遇到谁?会发

    生什么呢?

    2。自读上2一8自然段

    (1)带问题阐读:这段出现了哪些动物?讲了什么事?

    (2)小组过论:用一画出动物说的,看它们对大象耳朵有什么看法。

    用~~画出大象的想法自学生汇报

    A:小动物怎么说的?(指导问句,抓任"?")。

    兔子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那试想下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什么!(清学生回答)

    B。这些小动物它们说的没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

    C。第一次大象是怎么回答?!后来呢?(出示上2一8大象的话)

    D。学生读,并体会前后表达了象什么想法?解释”自言自语”,并造句

    E、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学习9一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想一想后来大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它怎么将耳朵竖起来?

    (3)竖起耳朵后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习惯的?

    (4)耳朵竖起来不舒服,它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读完之后我们也知道了大象耷拉耳朵有什么作用?

    (6)那大象之前为何大家一样改变自己,可这会因为不舒服又变回原样,伙伴们还会说它?它是怎么做的?

    (7)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请学生回答

    三.拓展

    四.作业布置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七夕 爱情 伤怀 励志
    ADADAD
    热门栏目